根據調查,我們每天吃的加工食品佔一天進食量的百分之七、八十。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,創造發明了諸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,市售產品琳瑯滿目,色、香、味與質感的變化更加吸引消費者。不知不覺中我們吃進了許多的化學食品添加物,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不了解吃進去的到底是什麼,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。再加上近年來發生的許多食品農產品標示與內容不符的造假事件,我們失去能信任的依據,購買食材變成一種充滿壓力與焦慮的過程,即使想要選擇沒有安全疑慮又對環境友善的有機農產品,也因為無法信任標示而讓人卻步。
近幾年來,有許多相關團體推動者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推動都市農耕,一方面連結減少食物哩程的節能減碳理念,另一方面則適逢國內食安風波不斷,於是綜合著環保、健康飲食與自耕收穫的喜悅,再加上北市長高舉「田園城市」政策的開展,在各個校園推動小田園計畫,與將若干公園綠地改造為市民的體驗農園,可食用地景的概念蔚為風潮。但除了生態多樣性的爭議之外,目前臺灣可食地景處於肇始期,許多案例皆以作物栽培為考量,空間形式尚不脫傳統的菜園形式。
因此,我們希望能夠找到一種不影響生態多樣性、同時達到美麗景觀效果的方式,來解決無法取得安全可靠食材的問題。